季刊&演講
網路成癮症候群 心寧診所院長林為文博士
2020-02-11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隨著電腦科技與網際網路的日新月異,上網幾乎已經成為人類日常生活的一部份,特別是新世代的新新人類們,每天花幾個小時上網的大有人在,而在網咖裡流連忘返者更是與日俱增。在這群人中,有些人甚至到了廢寢忘食,無法自拔的程度。就像酗酒或毒癮的個案,上網幾乎已經像吸食毒品一樣,成為生活或生命的第一優先。幾乎每天都要花大部份的時間,坐在電腦面前,否則就會覺得渾身不對勁。因此,有人就稱這些人得了所謂的「網路成癮症候群」。而國內還有一項特殊的情況就是「網咖成癮」,此現象以青少年為主,有些甚至出現疑似長期上網而導致靜脈栓塞、腦中風等疾病。這些青少年如果一天沒上網,不僅心神焦慮,甚至手腳都會發抖。一但網路成癮後,可能必須透過更多網路內容或更長的上網時間,才能得到滿足;有時會發生強迫性上網行為,看到電腦便有難以自拔的上網渴望與衝動,一上網便難以脫離電腦;如果突然被迫離開電腦,容易出現情緒低落、生氣、空虛感、注意力不集中等挫敗情緒反應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何謂「網路成癮症候群」呢?目前醫學界認為若以下八項症狀出現五項以上,就初步符合「網路成癮症候群」,包括:
一、全神貫注於網際網路或線上服務活動,並且下線後仍繼續想著上網的情形;
二、需要花更多時間在線上才能獲得滿足;
三、多次努力想控制或停止網路使用,但總是失敗;
四、當企圖減少或停止使用網路,會覺得沮喪、心情低落或易怒;
五、花費在網路上的時間總比預期要長久;
六、為了上網寧願冒著重要人際關係、工作、教育或工作機會喪失的危機;
七、曾向家人、朋友或他人說謊,以隱瞞自己涉入網路的情況;
八、上網是為了逃避問題或是釋放一些例如無助、罪惡、焦慮等感覺。
或者下列九項症狀出現五項以上,包括:
一、每月上網超過144小時;也就是一天4時以上,
二、腦中一直浮現和網路有關的事,
三、無法降低上網的衝動,
四、上網是為了逃避現實放鬆、解除焦慮,
五、不敢和親友表明上網的時間,
六、可能因上網造成課業及人際關係的問題,
七、上網比自己預期還久,
八、已經花太多錢在網路設備或上網,
九、要花愈久的時間上網才能滿足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而在網路成癮症候群中,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「網路『性』成癮」。相關研究發現,每五個網路成癮者中,就有一個是「網路『性』成癮」。在網路的虛擬世界中每個人都可以化身為白雪公主或白馬王子,玩起不必負責任的網路性愛遊戲,刺激挑逗的網路語言,而色情網站不僅提供色情影像,更是「網路一夜情」、「網路援交」大本營,也是使人耽溺其中的主因。這些更促使拜金主義下的青年學子進行不正當性交易,以滿足其好奇心與虛榮心。這一類的網路成癮,對個人(特別是青少年)的身心傷害,更是難以彌補的,也是家長們要特別注意的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至於為何會造成「網路成癮症候群」則仍未有定論。目前有些研究發現精神症狀(如焦慮症及情感性疾患)可能和網路成癮互為因果,可能是個人退縮的人格特質導致在網路世界尋求慰藉;但也有可能是過於耽溺上網,造成人際關係退縮。有些學者認為情緒問題、性格自我封閉、社交能力及自律能力較差、或有注意力缺損症者,會過於投入另一個虛擬的世界時,甚至將原本屬於虛擬世界的角色性格帶至真實世界中,因而較易有成癮的現象。部份學者則認為網路成癮是「衝動控制疾患」中,和強迫症、病態性賭博、購物狂及縱火狂同一類型,而且難以治療。有人則認為是為了要逃避現實生活的不得意,因此害羞、肥胖、其貌不揚的人易流連在能隱藏身分的虛擬世界。
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至於「網路成癮症候群」的治療包括:先自我評估是否因為長期上網而出現工作或課業無法應付、作息顛倒、焦慮、失眠、社交恐懼或憂鬱等症狀,若有且自我修正還是無法調整過來的話,建議一定要就醫進行藥物或心理治療。因此 戒除網路成癮,除了需要請專家做行為或心理治療,也要配合藥物控制上網的衝動,而青少年流連網咖的問題,則要政府、社會及業者共同討論夜間進場的年齡限制等配套措施,不要讓青少年的時間和健康全都賠在網咖。家長們更應該間與孩子們相處,了解他們、接納他們,讓他們在現實世界中就可以得到關心和心靈的滿足,而不用在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尋找。